本報訊 (記者王國梁)2022年,我市緊扣轉型發展,堅持“兩個轉型”同步、供需兩端發力,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,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。市工信部門精準施策,堅持培育和引進并舉,以專業化培育、精細化管理、立體化服務為著力點,錨定打造大中小企業、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良好生態的目標,全力推動中小企業實現“專精特新”發展。截至年底,全市共有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15戶,省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27戶,省級“專精特新”企業125戶。其中,定襄縣獲認定的國家級、省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數和省級“專精特新”企業數均位居全省第一。
堅持專業化培育。市工信部門把“突出培育、數量倍增、提高質量、助推發展”服務舉措作為培育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發展著力點,建立省級“專精特新”、省級“小巨人”、國家級“小巨人”三級階梯式培育庫,按照《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》,實施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培育工程,建立“專精特新”調查、培育、認定、扶持、監測工作體系,細化一企一策幫扶措施,制定企業培育計劃表,規劃企業成長路線圖,對庫中企業按月調度數據,不斷優化培育方案,構建支持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的長效機制,推動“專精特新”企業成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和增長點。
堅持精細化管理。緊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堵點、痛點,優化政策供給,常態精準施策。一是頂格落實促進工業經濟穩增長“70條”、幫助中小企業紓困解難“35條”等助企紓困政策。對近幾年來國家、省、市出臺的各項政策進行全面系統梳理,編印《國家省市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政策選編》,廣泛開展政策宣傳落實活動,先后為企業發放政策選編1600余冊,確保企業對各項惠企政策應知盡知、應享盡享。二是組織企業積極參加創新成果對接活動、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活動,為中小企業集聚服務資源,建立上下游鏈接。三是組織行業協會、服務平臺等機構梳理企業需求,“一對一”提供管理咨詢、產品推廣、人才培訓等專項服務,為企業“量身定制”發展策略,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。
堅持立體化服務。全市工信系統不斷健全服務機制,構建上下聯動、貫通融合的工作格局,提高服務質效,多次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,為上下游企業提供金融服務,有效解決許多企業的融資難題。去年8月份,市工信部門組織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參加“創客中國”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,激發創新活力,推動創新創業發展;9月份,邀請省內外專家分別開展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和“專精特新”培育庫企業政策培訓,推動全市“專精特新”企業擴容提質,提升中小企業系統廣大干部指導服務中小企業發展的能力;10月份,在忻府區、定襄縣、原平市等地隆重舉辦“專精特新”企業授牌儀式,引領帶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,營造創新氛圍,厚植創新土壤;積極支持“專精特新”企業爭當“鏈主”“鏈核”,鼓勵中小企業以聯合技術開發、資本投資、創業孵化等方式,實現企業間創新協同、制造協同與資源共享,為進一步強化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、推動中小企業“專精特新”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。
(責任編輯:蔡文斌)